中國·海南 時間:2011-11-15 9:03:44 來源:中國廣播網報
|
中廣網溫州11月15日消息(浙江臺記者蔡旺)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家門口忽然冒出一個大型公墓”,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的居民最近是大吃一驚。根據規劃,當地政府將在20年內在這里修建2000多個墳墓,平均每年142座。而公墓對面不足300米的地方就有三所學校,周圍大型居住區的居民大約有14萬人。
對此,居民們紛紛質疑,為何要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建立公墓?在涉及利益方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審批程序是否公開公正、合理合法?而民政局的官員則表示,規劃早已公示,而且還在規劃前提前征求過周圍三所校長的意見。一座公墓,兩種說法,孰對孰錯?
公墓距離學校300米 附近有14萬居民
根據規劃,擴建的公墓的就位于溫州市洪殿山上,山下就是黃龍住宅區、金錢莊兩個居住區,大約有居民14萬人。溫州二中、溫州二十三中、黃龍二小三所學校,離公墓的直線距離不超過300米。
許多居民告訴記者,修建公益性公墓本來一件好事,但最讓他們困惑的是黃龍住宅區人口如此密集,為什么要在這附近建公墓?
居民1:最近的只有十來米,旁邊那個最近的只有那么一點小路,窗戶一推開就看的到。別說晚上,我們白天一看就看到一個公墓了,心里頭都不舒服。
居民2:早上4點多不到,送葬的人就開過來了,這么吵鬧,叫老人怎么睡覺?你再把公墓建起來,叫我們的居民不得安寧。
學校的老師也是叫苦不迭。
每天過來,放鞭炮啦,吹喇叭啦,經過學校門口,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會影響學生的上學。就光聽他們“啦啦啦啦”喇叭吹了,“嘣嘣嘣”鞭炮響了。
鹿城區規劃局稱已公示 居民表示沒看到
面對大家的疑問,鹿城區規劃局答復稱,規劃已經在網上和村委會公示過了,可是居民卻說根本沒有看到。
居民:黃龍住宅區出來的都是老頭老太太,他們會上網去看公示嗎?我們年輕人都不會,你如果知道這個事情,你說誰還沒事情做天天盯著規劃局的網站,最起碼你在我們住宅區門口,貼個公示給大家看到。
鹿城區規劃局技術科科長張堅松這樣告訴記者,這樣做不可能。
張堅松:我們公示就兩個地方,一個是現場公示,一個是網站公示,就兩個地方。法律這么規定的,我們這么做的。它沒要求我們挨家挨戶,每個單位都去瞧瞧,去送達,這個沒有依據的。不能超出依據范圍以外的去做這個動作,也沒有這個必要,工作的行政成本太大的,不太現實。
民政局稱征得學校同意 校方稱“被”蓋章
更為詭異的是,根據鹿城區民政局公布的報告,公墓選址時,已經征得了黃龍二小、溫州二十三中、黃龍二小三所學校的同意,而且有校長的公章為證。但這三所學校的校長卻一口咬定,自己根本就沒有在同意書上簽過字、蓋過章。
溫州二中總務處陳主任表示,他們是“被”蓋章的。
陳主任:每次過來好幾個人,拿出一個東西要我們蓋一個章。我們派了幾個老師去看的,在山坳里面,道路也比較遠的。我看看給我們影響也不大,看看周邊其它幾個單位都同意,我們也給他蓋了一個章。
根據學校做基建的經驗,溫州二中校長王朝曙認為,當初在申請報告上蓋章,只是表明學校同意了這個意向。
王朝曙:我們同意搞某一個事情,但是怎么搞,多少大,是不是搞出來的東西和我們原來不一樣,都要來確認的,他這個環節確實沒有的。
黃龍二小校長繆仁俊告訴記者,他從2003年開始在二小當校長,從沒有聽說過學校對面山上要建公墓的事情。而且沒有一個老師承認為同意書蓋過章。
民政局稱公墓像公園 居民已習慣環境
對于公章這筆糊涂賬,鹿城區民政局副局長鄭中亮這樣回應。
鄭中亮:我們是認公章的,不認校長。你這個公章蓋出來,你校長知道不知道我們怎么知道呢?
而且,鄭中亮認為附近已經有一個公墓了,村民們應該早已習慣了現在的生活環境。
鄭中亮:原來一個公墓已經在這里了,他們已經在這種環境中生活。我們認為,他們已經習慣了。我們認為老的墳墓不好看, 現在新的墳墓做起來像公園一樣。
按照規劃,洪殿山上將修建2850個墳墓,可以使用20年。記者計算了一下,以20年為期限,每年有142個投入使用,平均不到3天就會有一次送葬隊伍從金錢莊村穿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