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南 時間:2011-8-3 10:01:09 來源:中國廣播網報
|
中廣網北京8月3日消息 (浙江之聲記者余昌偉)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4萬平米,如果建成保障房,大概可以安置180戶困難家庭,600多人。同時,4萬平方米,也是一個叫作金華世貿中心項目的超審批建筑面積。這個超審批的違章建筑,卻是浙江省金華市的重點項目。據悉,如果這個違章建筑能夠蒙混過關,開發商將因此獲得8個億的額外利潤。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棟“最牛違章建筑”與金華市政府大樓隔街相望,直線距離只有100多米。開發商為何敢在當地政府的眼皮底下違法施工?這背后又有怎樣的玄機?
玄機一:開發商,為何要超審批,多建筑4萬平方米?
金華世貿中心項目位于金華市江南片區商業最繁榮的中心區,是目前金華市區內僅存的面積最大、位置最佳的商業用地。開發商為浙江華越置業有限公司,該項目2009年被浙江省發改委列為全省重點服務業項目,是金華市委、市政府2009年、2010年重點建設項目及2010年重點技術改造項目。
然而,最近這幢建筑被證實是違章建筑。經專業測繪公司技術測繪,金華世貿中心項目實際占地28277.71平方米,超審批2830.71平方米;實際建筑面積170180.45平方米,超審批39918.45平方米。
金華世貿中心推廣部的負責人徐東方卻聲稱,如今超面積是正常的:“因為作為開發商來說,不可能不超,只是多點少點的問題。”
記者從華越置業銷售部門一負責人處獲悉,因地理位置優越,又是高檔商鋪,金華世貿中心商鋪的價格最低在2萬元以上,以此估算,違法建設的大樓面積將至少給開發商帶來八億以上的額外利潤。
據業內人士介紹,前些年在房地產開發過程中,先違建造成既成事實,然后通過搞關系,更改規劃,繳納相關費用和罰金后將違法建筑合法化的事情并不罕見。因為與違建帶來的巨額利潤相比,罰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才使開發商產生了違建沖動,明知違法也要冒險為之。
房地產業內專家認為,開發商“小罰大賺”的情況,前些年法律法規不完善的時候普遍存在,近年來在一線城市,有關部門對違法建筑查處較嚴格,處罰也更嚴厲,因此這種現象有所收斂。但在一些二、三線城市,由于執法處罰不到位,這種情況依然存在,其中容易產生內幕交易,滋生腐敗。
玄機二:違章建筑成監管空白,監管部門如何相互推諉?
根據金華市城管部門提供的信息,金華世貿中心項目2008年4月主體工程動工,2009年11月主體工程結頂。整個工程建設期間,竟然沒有一家行政執法單位對如此明顯的違法行為進行制止。
金華規劃局副局長盧立明是這么解釋的:這種違法加層我們怎么監管?我們許可出去我們不可能天天爬到樓上去看人家施工。還有房屋的規劃行政許可以后,然后他們建設的違法行為就是由綜合執法局來監管的。我們只負責規劃的許可。
按照嚴立明的說法,目前規劃局只是行使一個審批權,具體的執法權屬于金華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于是,記者又采訪了金華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副局長肖志光。他表示,他們嚴格履行了相應的監管職責,多次對房產公司下發過通知文件:
記者:什么時候下發的,能看下嗎?
肖志光:具體通知書、整改通知書幾號發,我們分兩級的,還有個分局負責查處,要么你去負責查處的分局去了解下。當時我們依法下發違法停建通知書、責令整改通知書,這些程序都有。
隨后記者來到了金華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經濟開發分局,不過得到的卻是這樣的回答:
經濟開發分局工作人員:我們這邊處罰通知書都是市局下發的。
記者:市局說是你們這邊下發的處罰通知。
經濟開發分局工作人員:我們是沒有權利下發的,決定書不可能是我們下發的。
在行政處罰文件是否曾經下發的問題上,金華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和江南分局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說法。記者就此問題也采訪了金華世貿中心推廣部負責人徐東方,他表示,項目施工一直未停工過,相關部門也沒有下發過任何停建通知。而房產公司浙江華越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張勝華則表示,當初他們在加層時,政府部門并沒有出面制止。
張勝華:我現在知道就我們原來的設計方案,我們的中環頂是不蓋的。我們現在加了個頂,造價還很高呢,幾千萬。
記者:加了頂,你們的規劃就改變了呀?
張勝華:對呀。政府對于這塊加沒說什么。他可能也是認為加是好加的,也不會說。
玄機三:沒收違法建筑面積,是不是最好的選擇?
直到今年6月24號,金華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才對金華世貿中心項目違法建設行為作出行政處罰。該局負責人稱,這是目前對違法建筑最嚴厲的處罰。
此前,不少金華市民認為,由于該項目屬于省市兩級重點工程,牽涉到的利益廣泛而復雜,擔心違法建設的事情得不到嚴格的依法處理。對此,金華市規劃局副局長盧立明表示:
盧立明:重點不重點,只要是一律違法的怎么樣就怎么樣,不是說重點工程網開一面是不可能的。現在具體怎么處理還不知道,但是按照我個人觀點,這種事情就應該殺一儆百,重罰以后讓其他的企業不敢再來違法。
以最嚴厲的手段對違法建筑進行處理固然是亡羊補牢,但最根本的還是要防患于未然。有金華市民認為,對違法建筑不聞不問,最后一下子沒收,政府城市管理部門的失職卻帶來了幾個億的國有資產“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