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南 時間:2009-6-24 15:15:09 來源:新華社報
|
受國際金融危機不斷擴散和蔓延的影響,全國法院受理涉農糾紛案件數量大幅上升。為切實做好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涉農民事案件審判工作,最高人民法院23日出臺了《關于當前形勢下進一步做好涉農民事案件審判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這份司法政策性文件要求全國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切實維護好金融危機中農民的合法權益。
最高法院民一庭負責人介紹,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已經體現在我國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在民事審判工作中,集中體現為案件數量的激增。其中,幾類民事案件的增幅遠遠超過了平均水平。比如,2008年全國法院共審結涉農案件232615件,同比上升35.81%。2009年1月至5月,這一增長勢頭更為突出。在案件數量大幅增加的同時,疑難復雜類型案件顯著增多,出現了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
2008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對全國多個省區市進行了廣泛調研,在充分分析、論證的基礎上,最終出臺了《指導意見》。這位負責人表示,做好當前形勢下的涉農民事案件審判工作,是人民法院踐行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指導思想的重要內容。
《指導意見》強調,各級人民法院要深刻認識做好國際金融危機形勢下涉農民事案件審判工作的重要意義,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牢固樹立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意識。
《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大對違法收回、調整承包地等侵害土地承包經營權,尤其是侵害農民工土地承包經營權各項權益的糾紛案件的審判力度;統籌協調維護土地承包經營權與促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之間的關系,做好違反法律、國家政策規定,借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之名損害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案件的審判工作。
同時,《指導意見》強調,要認真審理好家電下鄉等拉動內需政策措施落實過程中出現的產品質量、損害賠償等糾紛案件,依法充分維護農民合法權益;進一步發揮司法審判職能,對因就業歧視等引發的糾紛案件,要按照促進城鄉平等就業、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指導原則,做好審判及相關工作。
《指導意見》還對加大農村貧困群眾的司法救助力度,快速化解矛盾、提高訴訟效率,做好農村涉訴信訪工作,以及積極探索穩步推進農村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等問題提出了明確要求。
依法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土地補償費分配權益
最高人民法院23日出臺的《關于當前形勢下進一步做好涉農民事案件審判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依法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土地補償費分配權益。
最高法院民一庭負責人說,當前,因土地補償費分配方案實行差別待遇侵害特定人群合法權益而引發的糾紛不斷增加。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權利主體是農民集體,所以土地補償費的受益主體也只能是農民集體。只要具有該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資格,就應具有相應的分配權。
這位負責人進一步解釋,一般來講,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替代物價值(即土地補償費的數額)大小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勞動沒有關系,也并非集體經濟組織的經營收益,就土地補償費分配而言,每個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分配權應當是均等的。因此,對特定人群實行差別待遇沒有法律和法理依據。村民自治決議應受法律保護的前提是,該決議不違反法律規定。如果該決議侵害了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合法權益,受侵害的人當然有權提起民事訴訟尋求救濟。對此,物權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等法律、司法解釋已有明確規定。
為依法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土地補償費分配權益,《指導意見》提出,要妥善處理好征地補償費用分配等糾紛。在審理因土地補償費分配方案實行差別待遇,侵害當事人利益引發的糾紛案件中,要依法充分保護農村集體成員特別是婦女、兒童以及農民工等群體的合法權益。
最高法院:加大侵害土地承包經營權案件審判力度
最高人民法院23日出臺的《關于當前形勢下進一步做好涉農民事案件審判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大對違法收回、調整承包地等侵害土地承包經營權,尤其是侵害農民工土地承包經營權各項權益糾紛案件的審判力度,切實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各項權益。
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廣大農民的極為重要的民事權利,是農民各項權益的核心,也是農村社會穩定和農民基本生活保障的重要基礎和載體。“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大量農民工返鄉,之所以沒有引發社會動蕩,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于,返鄉的農民工還有一個土?
|